查看原文
其他

六祖坛经17:见性大法的心要:就是不能落入根、尘、识的观念,不能落入二元对立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短视频目录(20181121)点击进入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(全)

慧律法师楞伽经目录(全)

史文章阅选读二


慧律法师六祖坛经17

上慧下律法师《六祖坛经》讲义

六祖坛经17

慧律法师

【佛说有常性】。佛为了破二乘人,才跟你讲:我们还有一个圆满的清净觉性。常:永恒的清净觉性。佛才说有常性。【不知方便者】,不知道佛是在破二乘人那个执着。二乘人一直观无常,那谁作得了主?佛陀告诉他:我们有一个清净觉性,常乐我净,你要朝这个迈进,因为那个是常。二乘人又执着一个常,起不了作用。不知道那个是破凡夫、破二乘人方便说。【犹春池拾砾】。拾砾就是石头,没有价值的石头。就象春天有下雨啊,池塘里面有水,水里面有一些小石头,春天跑到池子来,拿这些小石头当作什么?宝。犹春池拾砾,拿了池塘里面的小石头,当作是宝贝、当作是玉,当做是很贵重的东西。就是因为二乘人修无常观。【我今不施功】,不施功就是不假用功,【佛性而现前】。若论佛法,一切现成,【非师相授与】,佛性而常常现前,如果不是惠能大师您,不是恩师六祖惠能大师来相授与、慈悲来教导我。【我亦无所得】。我于涅槃,常德、乐德、我德、净德,常、乐、我、净四德也不能获得。

经文:【师曰:汝今彻也,宜名志彻。彻礼谢而退】。

解:【师曰:汝今彻也】,现在就真的是大悟了。【宜名志彻。彻礼谢而退】。

经文:【有一童子,名神会,襄阳高氏子,年十三,自玉泉来参礼。师曰:知识远来艰辛,还将得本来否?若有本,则合识主?试说看。会曰:以无住为本,见即是主。师曰:这沙弥争合取次语,以拄杖打三下。】

解:【有一童子,名神会,襄阳高氏子】,襄阳是湖北,这个神会禅师是湖北人。有一童子名神会,襄阳,俗姓高。【年十三,自玉泉来参礼】。【自】就是从神秀大师的玉泉寺,这个玉泉寺就是神秀大师住的地方,来参礼。【师曰:知识远来艰辛】,你来的很辛苦,那么远来。【还将得本来否】?你得到了本来的面目吗?意思是:你见性了吗?你有没有见性得本来面目呢?【若有本,则合识主?试说看】。若有本,若见性,如果有见性。【合】就应该;【识】就认识。那么,你就应该认识你的心的主人翁了。整句的意思是说:如果有见性的人,则应该认识心的主人翁,来说说看。【会曰:以无住为本】,十三岁的小孩子就会讲以无住为本!【见即是主】。我现在看到的,以无住为本,这个就是我的主人。现在看了不执着,就是我的主人。六祖当然要再继续考试了,慢慢看底下的回答。【师曰:这沙弥争合取次语】,这个小小的沙弥,就是急忙草率的回答。【取次语】就是六祖讲完了,他马上就回答,就是六祖讲完了,他马上就回答,很草率的就回答,叫做争合取次语,轻率、草率,没什么礼貌。【以拄杖打三下。】用拐杖打了三下。

经文:【会乃问曰:和尚坐禅,还见不见?师云:吾打汝是痛不痛?对曰:亦痛亦不痛。师曰:吾亦见亦不见。神会问:如何是亦见亦不见?师云:吾之所见,常见自心过愆,不见他人是非好恶,是以亦见亦不见。汝言亦痛亦不痛,如何?汝若不痛,同其木石;若痛,则同凡夫,即起恚恨。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,痛不痛是生灭;汝自性且不见,敢尔戏论。神会礼拜悔谢】。

解:【会乃问曰】:神会就问了,【和尚坐禅,还见不见】?和尚你坐禅,是见还是不见?【师云:吾打汝是痛不痛?对曰:亦痛亦不痛。师曰:吾亦见亦不见。神会问:如何是亦见亦不见?师云:吾之所见,常见自心过愆】,我常常见到自己的过错,【不见他人是非好恶,是以亦见亦不见。汝言亦痛亦不痛】,你说也痛也不痛,【如何?汝若不痛,同其木石】;草木、石头也不痛,【若痛,则同凡夫,即起恚恨】。因为你说痛嘛,就跟凡夫起瞋恨心。六祖考试看看,有不有真的见性。【汝向前见不见】,【向】就是刚刚,你讲的说:问我见跟不见,你落入两边【是二边】,你刚刚问我惠能那个见跟不见,你这一句就落入两边。【痛不痛是生灭】;不是痛就是不痛啊,就是生灭法。【汝自性且不见,敢尔戏论】。碰到圣人,这下没办法耍大刀了,要是我们没这个能力的话,他来:我以无住为本,见就是主,你马上昏了,你不会回答。六祖是圣人,大彻大悟的圣人,敢来这里耍!戏论就是耍嘴皮,不是真功夫,【神会礼拜悔谢】。忏悔。

经文:【师又曰:汝若心迷不见,问善知识觅路。汝若心悟,即自见性,依法修行。汝自迷不见自心,却来问吾见与不见。吾见自知,岂代汝迷?汝若自见,亦不代吾迷。何不自知自见?乃问吾见与不见?神会再礼百余拜,求谢过愆,服勤给侍,不离左右】。

解:【师又曰:汝若心迷不见】,你如果迷了,不悟。【问善知识觅路】。找寻一条解脱的道路。【汝若心悟,即自见性,依法修行。汝自迷不见自心】,你自己迷了,还没有见性自己的心性,【却来问吾见与不见。吾见自知】,关你什么事?我见不见自知,【岂代汝迷】?我没有办法代替你迷,你如果见性,【汝若自见,亦不代吾迷】。你见性,也没办法代替我迷。就是各人生死就各人了。【何不自知自见】?你何不当下自知【自性】,自见【本心】。【乃问吾见与不见?神会再礼百余拜,求谢过愆】,这十三岁的小孩子,真有福报,碰到六祖。【服勤给侍】,神会在六祖旁边服侍,【不离左右】。

经文:【一日,师告众曰:吾有一物,无头无尾,无名无字,无背无面,诸人还识否?神会出曰:是诸佛之本源,神会之佛性。】

解:【一日,师告众曰:吾有一物】,我有一种东西,六祖当然是指清净自性,我有一种东西,这种东西【无头无尾,无名无字,无背无面】,没有背、面,【诸人还识否】?你们认识这种东西是什么吗?六祖问的当然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,我们的清净自性没有头、也没有尾、没有名字、没有背面、也没有正面,你们大家认不认识这个清净自性呢?【神会出曰】:神会就跑出来了,【是诸佛之本源,神会之佛性。】

经文:【师曰:向汝道无名无字,汝便唤作本源佛性。汝向去有把茆盖头,也只成个知解宗徒。会后入京洛,大弘曹溪顿教,著显宗记,行于世】。

解:【师曰:向汝道无名无字,汝便唤作本源佛性】。你没有听清楚吗?我刚刚不是跟你讲吗?这种东西是无头无尾,无名无字的吗?没有背面也没有正面,你竟然跑出来说:是诸佛之本源,神会之佛性,这不就又落入名字了吗?刚刚跟你讲:没有名没有字,你便唤作本源佛性,还加上一个【本源佛性】这四个字。【汝向去有把茆盖头,也只成个知解宗徒】。诸位注意看,什么叫向去?以这个为中间,这个是正位,这个是偏位。从偏位向这个正位,叫做向去;从正位来到偏位,叫做却来。这个【向去】的意思就是说:你本身也没有什么德行,现在还不错,能够住在这个地方。用我们现在听得懂的话,【向去】就是你托大众的福。你因为托了大家的福,怎么样?有把茆盖头,就是草覆盖在上面,遮遮雨,挡挡阳光啊。意思就是:所幸还有一间这个茅屋,表示不是很富丽堂皇,还盖在上面,怎么样?还可以让你住下来,福报不错了。可惜,你只成个知解宗徒,知解就是你只在文字上下功夫、表相上下功夫,不是在真的清净自性上下功夫。再解释一遍:你还算不错,托了大家的福,还有一个不错的茅蓬、草庵,给你住下来,福报算不错了。但是很可惜,你只是一个依文解义的文字上下工夫,不是真的见性的一个真正的修行人,只在表相上、文字上下工夫的人。【会后】就是神会,【入京洛】,【京】就是京都;【洛】就是洛阳,【大弘曹溪顿教,著显宗记】,他就是荷泽禅师。【行于世】。

经文:【师见诸宗难问,咸起恶心,多聚座下,愍而谓曰:学道之人,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。无名可名,名于自性。无二之性,是名实性。于实性上,建立一切教门,言下便须自见。诸人闻说,总皆作礼,请事为师。】

解:【师见诸宗难问,咸起恶心】,不只是我们现在,一千三百年前的六祖,互相攻击、毁谤、伤害,就从来没有停止过,真的!为什么?嫉妒啊!所以我们要认为世间、娑婆世界这个就是正常的,不需要太难过,也不需要太在意。众生会六道轮回,就是这样子。咸起恶心,【多聚座下,愍而谓曰】:因为看底下的人,那个发心都不是好的,为什么故意刁难呢?【诸宗】就是表示各大门派,修学佛道,以各大宗派为依据经典,各人修各人的,可是就一直来为难六祖,做一个圣人还不简单!都起的念头不好,都跑来他的座下,六祖就怜悯大家,愍而谓曰:【学道之人,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】。应当尽除就是说不应当起恶念,也不要着一个善念。【无名可名,名于自性】。我们的清净自性没有任何一个名字可以名,但是方便叫做自性。名于自性这个名就是方便。清净自性没有名字可以名,但是方便叫做自性。【无二之性】,无二,就是当下。见善恶当处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着,叫做不二。这个善恶不二之性,善性本空,恶性本空,无所住着,这个清净的自性,就是无二之性,就是真性,就是我们的本性。【是名实性。于实性上,建立一切教门,言下便须自见。诸人闻说,总皆作礼,请事为师。】

【唐朝征诏第八】

名气这么大的六祖,当然皇上就要征诏了。

经文:【神龙二年上元日,则天中宗诏云: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。万机之暇,每究一乘。二师推让云:南方有能禅师,密受忍大师衣法,传佛心印,可请彼问。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请,愿师慈念,速赴上京。师上表辞疾,愿终林麓。】

解:【神龙二年】这个是唐中宗的年号,西元706年。【上元日】,上元元霄节正月十五。中元普渡是七月十五,下元是十一月十五。这是指农历。【则天】就武则天,武则天跟六祖是同一朝代的人。【中宗】,唐高宗的太子中宗庐陵王,居房州十四年,张柬之迎复位,经五年驾崩,往生了,走了。【诏云】:皇帝下这个命令,【朕请安】,就是慧安国师,【秀】就是神秀大师。嵩岳慧安国师还有神秀大师,两位入京。【二师宫中供养。万机之暇】,国事很多叫万机,每天很忙。只要忙完国事,有空闲,怎么样?【每究一乘】。一乘就是最上乘。可见唐朝佛教有多兴盛,连皇帝、文武百官统统信佛,叫做盛唐时候。

【二师推让云】:神秀大师、慧安国师就谦卑地推让说,【南方有能禅师】南方有惠能禅师,【密受忍大师衣法】,秘密地传授弘忍大师的衣法,就是正在传这个见性大法。【传佛心印,可请彼问】。你可以到南方,请求惠能大师。人家都告诉他这样子。【今遣】皇帝就派遣大内的高手,遣【内侍】,皇宫内称为大内。内侍就是在服侍皇上,其实是在左右,在皇上的左右。在皇上左右的【薛简驰诏迎请】,就是奔驰,快速的传达皇帝的命令,来迎请六祖。要我们现在的话,总统召见、主席召见,都快乐的不得了,觉得与有荣焉。六祖不去,【愿师慈念,速赴上京】。希望六祖到京城来,【师上表辞疾】,六祖就请人写,上表,就是下对上,因为人家是皇帝嘛。上表辞疾。不要,说我生病了,身体不好,我不去。不想到宫中,【愿终林麓。】【麓】就是山足,山的底下。这一片森林的脚底下,我们讲山边。

经文:【薛简曰:京城禅德皆云得会道,必须坐禅习定。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,未之有也。未审师所说法如何】?

解:【薛简曰:京城禅德皆云】:人很多的地方叫做京城,他跟皇上住在一起,做侍者。京城里面这些修禅的人都说了:【欲得会道,必须坐禅习定】。【会】就是悟入佛道,想要开悟,必须坐禅习定。【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】,不可能。【未之有也】。简直是不可能。坐在那边参禅、修定,如果不因为这个禅定,而能够得到解脱的,不可能!【未审师所说法如何】?不知道您所说的法是怎么样呢?你怎么说呢?

经文:【师曰:道由心悟,岂在坐也?经云,若言如来若坐若卧,是行邪道。何故?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。无生无灭,是如来清净禅;诸法空寂,是如来清净坐。究竟无证,岂况坐耶?】

解:【师曰】:这句太重要了!【道由心悟,岂在坐也】?道,它是心在悟的,不是一直坐在那个地方的!《金刚经》不是这样讲吗?【经云,若言如来若坐若卧,是行邪道】。不能见如来。【何故】?为什么?那是相的东西,世尊指的是你的清净自性是不来不去、不生不灭的。【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】。我们的清净自性没有来去、生灭的,【无生无灭】,不起心、不动念就得了,不着相,离一切相,就是我们本来面目。老是坐在那边参惮悟道,道由心悟,岂在坐也?【是如来清净禅】;这个就是如来的清净禅。【诸法空寂】,见到一切相本不可得、毕竟空,透视它、不住着它、不起心动念,无念,【是如来清净坐】。你叫我坐哪边呢?说的究竟,还是【究竟无证】,无所证,【岂况坐耶?】连证都没有,哪是一直坐在那边参?

经文:【简曰:弟子回京,主上必问,愿师慈悲,指示心要,传奏两宫,及京城学道者。譬如一灯然百千灯,冥者皆明,明明无尽。师云:道无明暗,明暗是代谢之义。明明无尽,亦是有尽。相待立名。故《净名经》云法无有比,无相待故。】

解:【简曰】:薛简就说了,【弟子回京,主上必问】,皇上就会问了,【愿师慈悲,指示心要,传奏两宫】,两宫就是以前都分东宫跟西宫。【及京城学道者】。人多聚集的地方叫做京城,皇上住的地方当然就是最主要的,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台北市、北京啊,京城学道者。【譬如一灯然百千灯】,一个灯点燃了百千灯,【冥者皆明】,昏暗的就让它明亮,【明明无尽】。这样的一灯传一灯。【师云:道无明暗,明暗是代谢之义】。哇!太了不起了,【明明无尽,亦是有尽】。只要你动一个念头,说:明出现,暗除掉,这个就不是见性,没有明没有暗,没有来去、生灭、增减的东西。所以师云:道没有明暗。为什么?明暗是相啊,生灭无常,你讲明暗,那是生灭无常的意思。你就是讲明明无尽,还是有一天会尽,所以,惠能没伎俩,不断百思想,我没有伎俩,因为有伎俩就会用完了。你有伎俩,你就用得完,明明也是有尽,为什么?明明无尽,还是有尽,为什么?【相对立之名相待立名。故《净名经》云法无有比】,真正见性的人,不比较、不计较,自己快乐最知道,很清楚。法无有比,有比就是相待。【无相待故。】法没有比较,就没有能所,就没有相待,相对待。

经文:【简曰:明喻智慧,暗喻烦恼。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,无始生死,凭何出离?师曰:烦恼即是菩提,无二无别。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,此是二乘见解,羊鹿等机,上智大根,悉不如是】。

解:【简曰】:因为薛简没有开悟,他就问了,【明喻智慧,暗喻烦恼。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】,【倘】就是如果,如果不用智慧照破烦恼,【无始生死凭何出离?师曰:烦恼即是菩提】,当体即空,烦恼不可得就是菩提,不要离开本处。【无二无别】。烦恼就是菩提,当你见到清净自性的时候,您悟到烦恼本空,菩提本自具足,无二无别。【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,此是二乘见解】,就是修声闻、圆觉的。【羊鹿等机】,【羊】就是小乘,【鹿】就是中乘。【上智大根,悉不如是】。

经文:【简曰:如何是大乘见解?师曰:明与无明,凡夫见二,智者了达其性无二。无二之性,即是实性。实性者,处凡愚而不减,在贤圣而不增;住烦恼而不乱,居禅定而不寂;不断不常,不来不去,不在中间及其内外;不生不灭,性相如如,常住不迁,名之曰道。】

解:【简曰:如何是大乘见解】?什么是大乘人的见地呢?【师曰:明与无明,凡夫见二】,永远是能所对立的。【智者了达其性无二】。大智慧的人了达明明明性、暗无暗性,明暗统统毕竟空,相不可得,自性就展露了。【无二之性,即是实性】。当下,其性不二,就是其毕竟空是不可得,没有两个,暗毕竟空,明也是毕竟空,这毕竟空当下无着,这个不二之性,当下就是实性。【实性者】,如果悟到我们的清净自性,【处凡愚而不减】,就是你凡夫你的佛性也不减。【在贤圣而不增】;你有一天悟道了,没有任何增加。【住烦恼而不乱】,真正在一切境界里面,如如不动,烦恼不可得。【居禅定而不寂】;就算在禅定当中,也不会落入寂灭,因为要起大用。我们的清净佛性,不断灭,也不常。为什么?起大作用当然是无常。我们居禅定,但是也不落入寂静,因为它会照,寂而常照。【不断不常】,它不是断灭,它有作用啊,有作用叫做不常啊,就是无常嘛!我们的清净自性,本来就【不来不去,不在中间】,中间是人家设立的,有的人看不懂。

举一个例子,譬如说:这个桌子,这左边,这右边,这里是中间。你跑到外面虚空看看,你说中间在哪里?指给我看看,哪里是中间,所以我们要了解,没有八邪道,就没有八正道,八正道也是方便说。我们为什么要八正道呢?就是因为众生邪迷啊。悟了,难道你还扛一个八正道吗?正是对邪讲的嘛,邪是对正讲的嘛,正邪两边衬托出中道。所以,我告诉你:佛教没有中道,毕竟空叫做中道、离两边叫做中道、不生不灭叫做中道、无相叫做中道、无减叫做中道,要不然怎么讲呢?没有讲中的,有两边才讲中嘛!我们讲八正道也是这个样子的。佛为什么讲八正道?要破除众生的邪迷,你对六祖这个本性具足的大圣人,哪里是八正道啊?一道也没有啊!不来不去,不在中间【及其内外;不生不灭,性相如如,常住不迁】,为什么?不攀缘这个相,动念着这个相都不会,心都安祥,定在那个地方,虽定,但是,有大般若智慧起作用。【名之曰道。】你悟到这个清净本来的自性,不迁减、不生灭、不来不去、性相如如,这个叫做道。

经文:【简曰:师说不生不灭,何异外道?师曰: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,将灭止生,以生显灭,灭犹不灭,生说不生。我说不生不灭者,本自无生,今亦无灭,所以不同外道。汝若欲知心要,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,自然得入,清净心体,湛然常寂,妙用恒沙。】

解:【简曰:师说不生不灭,何异外道】?外道也讲不生不灭。【师曰:外道所说不生不灭者,将灭止生,以生显灭,灭犹不灭,生说不生。我说不生不灭者,本自无生,今亦无灭,所以不同外道】。把笔放下来,看这里,我先告诉你外道的,我先举一个例子:我们几点讲经呢?两点半,两点半过去以后,再来就每半个钟头做一个点吧!三点、三点半、四点、四点半,一个一个点来,外道两点半,用三点跟两点半来比较,三点到了两点半灭了,将灭止生。三点生,两点半灭了,止住两点半生,以后显灭,三点生来显示两点半灭,灭犹不灭。你说两点半灭,你用三点来灭掉两点半,可是,再继续推进,三点又推到三点半,将来三点半又把三点灭掉,灭犹不灭,你说;三点来灭掉两点半,就有一个时候要灭掉你这个三点,好!三点半灭掉三点,四点又灭掉三点半,四点生,三点半灭,四点半生,四点灭,就是这样子。两点半、三点、三点半、四点,两点半灭了,三点生,三点灭了,三点半生……,这样算灭吗?继续生灭啊,灭不掉啊。生说不生,将来又会生,他说不生,你拿三点来灭掉两点半,知道灭的这个点是对立存在的,对立存在的,有一天人家也会把你干掉、灭掉。

诸位!如果有人讲:我很伟大。意思是说:一定有人比我更伟大,知道吗?比较之下,我很伟大,意思就是不伟大。你有比较嘛!自己觉得了不起,就一定有人比你更了不起,可是我统统摆平了,我没有什么了不起,我也没什么伟大,大不大,小不小,统统没有摆平了,就绝对的大,没有人跟你比较,你最大。对不对?就是这样子。大彻大悟的人,心见到的,跟众生是大不相同的,你只要有比较,就叫做生灭。现在来看六祖的,我说不生不灭,本自不生,今也不灭。两点半,我们来分析两点半,两点半一开始的时候,那个开始,大家集合,集合以后,我们要准备开始讲经了,两点半集合起来,众缘和合,自性本空,两点半其实根本就没有开始,是我们妄执、妄动,假设说:有两点半,因为当体即空,时间、空间就是人类假设出来的,因为虚妄的执着,两点半当下就是空,方便说:两点半是开始,即一切相,离一切相,根本就没有两点半开始,这开始就是妄动。六祖讲的:本自无生,两点半有生吗?缘起性空,哪个地方生?我们现在一直讲经……,也没有生啊!方便说:我们在讲经。今也不灭,所以不同外道。

现在看课本,再来听,就看得来了。外道所说的不生不灭其实还是落入生灭,为什么呢?将灭止生,把这个灭停止这个生,譬如两点半,三点,就这样子啊。两点半灭掉、止什么?两点生。灭掉的是由两点半再往前推。两点半灭掉,怎么样?两点半没有生,但是它还是生,为什么?三点来把它除掉,所以叫做将灭来止这个生,把灭产生,然后这个生除掉,灭还是生。以生显灭,用这个生来显这个灭,互相显,有生它就有灭。用生来显灭,将灭止生嘛,灭止掉生,生显灭,那不是生灭吗?灭犹不灭,还是没有灭掉啊,你只是互相衬托,继续产生。生说不生【将来又】生,【如何】说不生?你怎么说不生?生说不生,意思是说:将来又生你如何说它不生呢?诸位!如果我们也照见五蕴皆空,万法不可得,不要妄执、妄动、不妄分别,不要虚妄的世界过日,如如不动,性相本如,没有增减生灭之相,没有明暗、来去之相。我说不生不灭者。本自无生。两点半,两点半无生,现在既然两点半没有生,我们现在讲的五点,有生灭吗?没有。为什么?当体即空,也是没有啊!方便说:我们在讲经,你们在听经,这个也是虚幻的、不实在的,所以不同外道。

【汝若欲知心要】,你想要禅宗见性大法的心要,这个底下就是关键!【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】,不能执着任何的善念、恶念,就是不能落入根、尘、识的观念,不能落入二元对立。【自然得入,清净心体,湛然常寂,妙用恒沙。】湛然常寂就是光明的清净自性,妙用恒沙,无量无边叫做恒沙。

经文:【简蒙指教,豁然大悟,礼辞归阙,表奏师语。其年九月三日,有诏奖谕师曰:师辞老疾,为朕修道,国之福田!师若净名,托疾毘耶,阐扬大乘,传诸佛心,谈不二法。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见;朕积善余庆,宿种善根,值师出世,顿悟上乘。感荷师恩,顶戴无已!拜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钵,敕韶州刺史修饰寺宇,赐师旧居为国恩寺。】

解:【简蒙指教】,【简】就是薛简,【豁然大悟】,这个【大】要读大声,替他高兴。诸位,有没有这个字念大声一点的。哇!豁然大悟!那就恭喜大家了,你本来就具足了,我也没有给你们,你们也无所得,大家都平等。【礼辞归阙】,【阙】就是皇宫。这个薛简大悟。你看!人家到六祖那边去,这样讲不到几分钟,大悟啊!我们搞到今天,第六天了,人家去,几分钟、几秒钟就解决生死了。我们搞了几天几夜了,还没有消息,讲到常无常就……不过,还是有人有所悟,我们是知道的,心照不宣。太好,太棒了,英文:So good ,糟透了,英文:Sobad!【表奏师语】。写奏摺呈给皇上看六祖讲些什么话。【其年九月三日,有诏】,皇帝下的命令。【奖谕】,【谕】皇上下的指令,【师曰】:谕师赞叹,来褒扬一下,【师】就是皇上讲了,六祖慧能,皇上尊称他。师【辞老疾】,你辞掉不来皇宫,说你老了,你病了。【为朕修道】,你为我皇上来修道。【国之福田】!这个六祖当时不得了,轰动了,连皇上都钦佩。你这样修行是国之福田。

【师若净名,托疾毘耶】,六祖啊!您就象维摩诘居士。净名就是维摩诘。托辞就是推托、假设,假装说:你是生病了。毗耶,毗耶离:就是维摩诘居士住的地方。维摩诘居士他就生病了,内心动念就说:世尊为什么不派人来看我呢?我现在生病了。就象维摩诘居士一样托病住在毗耶离,来阐扬不二的大乘的法要。【阐扬大乘】,才有《维摩诘经》。维摩诘不托疾在这个毘耶离,那怎么会有一部《维摩诘经》呢?来阐扬大乘不二法门,【传诸佛心,谈不二法。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见】;知见就是无见,如来的知见就是无所见。【朕积善余庆】,我皇上多么的有善,累积了很多的善,余庆就是很多很多,值得庆贺。【宿种善根,值师出世】,碰到了六祖啊!我们这一团要碰到六祖啊!个个都开悟了,一下子到六祖那边去,尤其我最快了,就OK了。【顿悟上乘】。上乘就是佛乘,跟佛一样的。【感荷师恩】,皇上讲话很客气,对六祖非常客气,对六祖感恩。【荷】就是说,好像加被我,感恩加被。【荷】本来就是一种负担,承担起来,加被我,我有感到、承担到六祖大师您的恩。【顶戴无已】!我最恭敬的用顶撑起来。承受起来,我承受师恩。

【拜奉】我现在赐给你。【磨衲袈裟】,磨衲就是高丽,韩国的高丽,高丽国。【及水晶钵】,当然这是价值连城,这是一种荣耀,而六祖是佛了,怎么会看那个呢?昨天麦老师有一个问题很好,就说六祖是佛,为什么没有转三十二相呢?知道答案举手?不知道噢。诸佛菩萨都有默契的,在一个时空、一个时间只能一尊佛示现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只能一尊,不能二尊!三藏十二部经典打开,里面与得很清楚了,来示现人间的佛只有一尊,如果有两尊,佛没有问题。我现在告诉你:高雄假设也出一尊佛,台北假设也出一尊佛,好了!这二尊佛是绝对平等的,传下来的弟子就不一样了,会加上自己的意见,现在很多注解都是加上自己的意见。问题就大了,现在开始就争论了,我讲的是高雄那一尊佛讲的,你讲的是台北那尊佛讲的。佛跟佛没有问题,传到底下,问题可大了,这到底谁讲的呀?到底要按照哪一尊说的?诸佛菩萨除了释迦世尊,来到这个娑婆世界,示现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其他一律不准,不能这样子。

佛度众生有方便的,相是表法的。我今天戴这支眼镜讲经,你看这是三宝,理所当然。你想像一下,我现在把这支眼镜拿下来,载一支黑道大哥的墨镜挂着讲经时,左边晃一晃,奇怪师父怎么如此没威仪?象法师吗?法师要表相的,所以我们不能载太阳眼镜讲经,除非我眼睛有毛病或有问题,怕太阳太强,有时候要戴太阳眼镜怕伤眼睛。这是表示法:相是表法的。十方三世一切佛,这些佛陀、世尊都有一个规定,示现哪一个世界就是一尊,不能第二尊,示现第二尊,佛没有问题,底下就乱掉了。【敕韶州刺史】,【敕】就是皇上的诏书。天子颁布臣民叫敕。韶州刺史【修饰寺宇】,就是道场,整修、建这个道场,【赐师旧居】旧居【之地】,以前住在那一个地方。【为国恩寺。】皇上命个名字。

 【法门对示第九】

经文:【师一日唤门人法海、志诚、法达、神会、智常、智通、志彻、志道、法珍、法如等。曰:汝等不同余人,吾灭度后,各为一方师。吾今教汝说法,不失本宗。先须举三科法门,动用三十六对,出没即离两边,说一切法莫离自性。忽有人问汝法,出语尽双,皆取对法,来去相因;究竟二法尽除,更无去处。】

解:【师一日唤门人法海】、叫门人法海、【志诚、法达、神会、智常、智通、志彻、志道、法珍、法如等】。前面都有参的,法珍没有看到了,法海是记录人。【曰:汝等不同余人】,来自各个不同的师门。【吾灭度后,各为一方师】。我灭度以后,你们各居一方,弘传开来。【吾今教汝说法】,我教你说法,不失顿悟、见性这个禅宗。【不失本宗】。【本宗】就是顿教。【先须举三科法门,动用三十六对】,三科:五阴、十二入、十八界。动用三十六对,只要你起用,就用三十六,显现这个名词。【出没即离两边】,有人讲明,你就讲暗,有人讲生,你就讲灭,有人讲善,你就讲恶,这样互相破除,中道就产生。

什么叫出没?你一问我一答叫做出没。你一问我一答,你就离两边,离两边就是中道,就是佛道,就是佛性,就让对方见性。【说一切法,莫离自性。忽有人问汝法】,有人问你这个法,【出语尽双】,【双】就是一对一对出现,嘴巴一讲起来,你讲话就一对一对的出现。【皆取对法,来去相因】;来跟去,来去,他一问一答,互相作为因,就可以破除对方的执着,叫作来去相因。【究竟二法尽除】,众生因为没有办法进入不二法门,所以他一动念就是能所不断,所以我们现在要破除他的执着,产生种种的分别、执着、对立,我们现在要让他进入不二法门,就除掉他的执着,他就没有去处,【更无去处。】,就见性了。见性无处可去,也没有东西来。

经文:【三科法门者,阴界入也。阴是五阴,色受想行识是也。入是十二入,外六尘,色声香味触法;内六门,眼耳鼻舌身意是也。界是十八界,六尘、六门、六识是也。】

解:【三科法门者,阴界入也】。五阴、十八界、十二入,【阴是五阴,色受想行识是也。入是十二入】,就是六根对六尘。入就是六根对六尘,来入我清净心,染污了我的清净心。(未完)

六祖坛经01:极乐世界的西方是表示万物止息安养的地方,修行人都应该去这个地方

六祖坛经02:想要修行见性大法,不能起心动念,看不起任何一个初学的人

六祖坛经03:不落入善的观念也不落入恶的观念,没有二元对立就是清净自性

六祖坛经04:愚痴的人嘴巴每天念,大智慧的人从内心转化,转烦恼成菩提

六祖坛经05:无念不是没有念头,无念是没有执着、没有颠倒、没有分别的念头

六祖坛经06:修无相法才有办法进入佛的领域,功德在无相的法身中

六祖坛经07:往生是现在的事情, 极乐世界就在当下这一念清净自性当中显露

六祖坛经08:道是在心悟不在盘坐不动,修行会用功哪里都是道场

六祖坛经09: 很多人一开始就一门深入完全卡死了, 需广学多闻在前面

六祖坛经10:在你的生命当中用一个【无】字,生命会完全不同

六祖坛经11:虚空法界尽是佛,其中多了一个小人就是我,有我罪即生

六祖坛经12:若不悟法华妙义,就算你从劫至劫手不释卷也无用处

六祖坛经13:我们所拥有的这些东西是假相,修行千万不要被相黏住

六祖坛经14:在生灭的相上体悟、突破、不执着、不分别,你就得到永恒的生命

六祖坛经15:应当在心性上下功夫,不要在臭皮囊上下功夫

六祖坛经16:把这个心的念力、愿力统统投资在极乐世界的莲花上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